马可福音注释
马可福音(天主教译作马尔谷福音)可能是介绍耶稣的四福音书中最早成书的一卷。 本书的作者据推论应该有可能是第一位把流传在信友团体间,由耶稣而来和关于耶稣的记载,集结成书的人。 本福音写成的时间大约是在公元65年至70年间, 那时宗徒们多已逝世,无法亲自去各信友团体宣讲基督了,可能是这个情况促使作者写成了第一部福音。在当时的早期教会聚会里,信友聚集敬拜和教导时,会回忆 耶稣说过的话,讲述耶稣的事迹。作者所整理的这些记载,都是外邦人基督徒团体在回忆耶稣时的信仰见证。对相信的人而言,这是大好的信息,也就是“福音”。 因此,神学上普遍同意马可福音是一本以外邦人为对象的福音书。
福音书著者都是隐名的,以后是从教父们的见证和福音书本身的内容证明出来的。外证有罗马的革利免(主后96年)直接引用过(可7:6)。犹西笔曾说:“马可是彼得的翻译员,以后用正确的回忆而写出书来。”2世纪的 艾利纽、特特连和亚历山大的革利免都特别的讨论到马可与彼得的关系,原因是要坚固马可福音的权威;亚历山大的革利免,也说马可福音是当时人要求马可,把彼 得的讲道记述下来(当时马可做彼得的翻译员),马可答应了人们的要求而写了这部福音书,因此这本福音书和徒10:34-43彼得讲道的内容相同,并且本书 记载彼得的事情也比较详细,所以遮司汀马特尔也称它为彼得福音。
作者
作者马可,又名约翰,是巴拿巴的表弟,曾陪同巴拿巴和保罗去外邦传福音。(使徒行传);并与彼得非常接近,彼得甚至将他称作自己的儿子。(彼得前书5:13) 福音书著者都是隐名的,以后是从教父们的见证和福音书本身的内容证明出来的。外证有罗马的革利免(主后96年)直接引用过(可7:6)。犹西笔曾说:“马可是彼得的翻译员,以后用正确的回忆而写出书来。”
第二世纪的艾利纽、特特连和亚历山大的革利免都特别的讨论到马可与彼得的关系,原因是要坚固马可福音的权威;亚历山大的革利免,也说马可福音是当时 人要求马可,把彼得的讲道记述下来(当时马可做彼得的翻译员),马可答应了人们的要求而写了这部福音书,因此这本福音书和徒10:34-43彼得讲道的内 容相同,并且本书记载彼得的事情也比较详细,所以遮司汀马特尔也称它为彼得福音。
写作背景
信友聚集敬拜和教导时,会回忆耶稣说过的话,讲述耶稣的事迹。作者所整理的这些记载,都是外邦人基督徒团体在回忆耶稣时的信仰见证。对相信的人而言,这是大好的信息,也就是“福音”。
马可福音写成的时间在圣殿被毁之前(13:2),大约是在主历65至70年间,那时宗徒们多已逝世,无法亲自去各信友团体宣讲基督了,可能是这个情况促使作者写成了第一部福音。
本书多处特别地解释犹太的名称、习俗和节期,(三17,五41,七3,11,十四12,十五42,)证明本书是写给外邦人的。
马可福音注释
写作背景
本书虽然没有说出作者是谁,但教会传统一直以来认为作者是约翰马
可。他是巴拿巴的表弟(西4:10),马利亚的儿子(徒12:12)。
马可曾参加巴拿巴和保罗的旅行传道(徒12:25; 13:5), 中途却退出
返回耶路撒冷 (徒13:13)。 这事引起保罗的不满,於是在第二次传
道旅程开始时反对他同行,结果保罗与巴拿巴意见不合而分道扬镳。
(参徒15:37-38)。不过,多年後,马可再度与保罗同工(提後4:11;
门24),亦与彼得同工,与他建立密切的关系,彼得称为他的儿子(
彼前5:13)。因此,马可写本书的主要资料极有可能来自彼得。
本书大概为後主後六十至七十年代的作品。
对象显然为外邦人,因为
1 全书所引用旧约经文不多;
2 与其他福音书比较,犹太习俗均有较详细的解释,
如7:3; 14:12; 15:42等;
3 虽然内文保留亚兰文语句,但都加上解释,如3:17; 5:41; 7:11
等。
此外,本书更似为罗马人而写,因为
1 作者不时引用拉丁文字汇,如译为「护卫兵」(6:27)、「税
」(12:14)、「百夫长」(15:39, 44, 45)等字。 作者这样做
,可能是为了方便习惯采用罗马官方文字(拉丁语)的读者;
2 15:21提及的鲁孚和亚力山大 , 与故事的发展并无关系 ,作者
故意提及,可能是因为读者熟识他们。鲁孚可能就是保罗在书
信中提及,住在罗马的那一位(罗16:13);
3 6:48的「四更天」(参13:35)是罗马人计时之点数。
主题特色
「神的儿子」是本书最突出的主题 (1:1, 11; 3:11; 5:7; 9:7; 14:61等)
。作为神的儿子,耶稣拥有医病,赶鬼,行神迹奇事权柄,使群众为
之慑服。甚至当 死在十字架上时,一位罗马长官亦禁不住说:这人
真是神的儿子 (15:39) 。 这位神的儿子同时拥有人性,会流露感情
(3:5; 7:34),且需要祷告(6:46; 14:35);而 来到世上是为要完成
救赎的工作(10:32-16:20)。
Ⅰ本书是四福音中最短的一卷。
Ⅱ书中没有耶稣出生和早年背景的记载,只记述 公开工作的片段,
尤强调其後期工作,几乎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叙述耶稣往耶路撒冷
并在那里受难和复活的经过。
Ⅲ在记载耶稣的工作方面,马可提及耶稣行神迹有二十次之多,而耶
稣的言论只有两段较长的记载 :4:1-34; 13:1-37。 本书强调耶稣来
到世上是要服事人(10:45)。
Ⅳ作者文笔生动(参1:12「催」,2:4「拆了」,4:37「打入」等)和
细腻;群众对耶稣行动的反应(10:24, 32等) 与耶稣个人的举动和
表现(1:43; 3:5; 7:34等)都一一描述。
Ⅴ本书对门徒的描写非常坦率,没有遮掩地指出他们对耶稣的工作和
身分愚昧无知(4:13; 6:52; 8:17, 21; 9:10, 32; 10:13-14)。
本书大纲
Ⅰ 工作的预备(1:1-13)
Ⅱ 在加利利的工作(1:14-9:50)
1在加利利海附近的工作(1:14-5:43)
2在家乡及加利利内外的工作(6:1-9:50)
Ⅲ 往耶路撒冷路上的谈论(10:1-52)
Ⅳ 在耶路撒冷的工作(11:1-13:37)
Ⅴ 受难的经过(14:1-15:47)
Ⅵ 复活、显现与升天(16:1-20)
马可福音 第一章 注释
1:1-8 施洗约翰传道
1 「福音」:并非指本福音书,乃是关乎耶稣基督所赐救恩的好
信息(见串2)。
「起头」:是指救恩事迹的开始:施洗约翰作先锋,预备主的
来临。
3 「旷野」:见路1:80及注。
4 「悔改 ...... 得赦」:全身浸入水或以水洒在头上的「洗礼」,
1 於爱色尼派(见125页)是重覆举行的洁净仪式,
2 另外是当时外邦人皈依犹太教的入教仪式,而施洗约翰
的洗礼只行一次(异於1 ),并以犹太人为对象(异
於2 ),表示内心的悔改,迎接神国的到来。
参太3:2注。
6 施洗约翰的衣著像是古时先知的服饰(亚13:4),尤与先知以
利亚的相似(王下1:8; 可6:15; 约1:21注)。
「蝗虫、野蜜」:通常是旷野游牧之人的食物。
7-8 见路3:15-16注。
「用圣灵 ...... 施洗」:指圣灵的浇灌,应验旧约的预言。
(参赛44:3; 结36:26起; 珥2:28起)
1:9-11 耶稣受洗
见太3:13-17注。
1:12-13 受试探(见串11)。
「撒但」:即魔鬼(见太4:1注)。
只有马可提到「野兽」。
1:14-20 耶稣传道与呼召四门徒
14 「下监」:(见串13)。
15 耶稣传道的内容与施洗约翰的相仿(见太3:2注),但更声明
神所定的「日期」已到(满了),因此信息更形迫切。
「信福音」:於此指相信神国快到来的好信息。
16 「来跟从我」:指呼召他们作门徒。这可能不是耶稣与他们的
首次接触(参约1:35-42)。
「得人 ...... 一样」:见太4:19注。
1:21-28 治好污鬼附身的人
21 「迦百农」:见太4:12-16及注。
「安息日」:摩西律法所定每周的休息日,从星期五黄昏到星
期六黄昏时分。其作用见出20:8-11; 申5:12-15。
「会堂」:各处犹太人於安息日用作崇拜、平常日子用作教育
和处理公众事务的地方(参结20:1; 徒16:13注)。
22 「文士」:见太2:4注。
他们习惯引用著名教师的话为根据;但主的教训却是直接从神
而来,满有权柄。
25 当时犹太人所盼望的弥赛亚主要是一位能领导他们推翻罗马政
府的人物。耶稣治病赶鬼的能力若宣扬出去,犹太人必然误会
就是那政治性的弥赛亚,而要求 赶逐罗马政府,妨碍 履
行在世上的使命。
1:29-34 治好各种病人
32 「天晚日落」:可能是安息日刚完的傍晚;安息日内有关工作
与行动上禁制(见约5:10, 16注)已经过去,百姓乃可把病人带
到耶稣跟前。
34 「不许鬼说话」:见25注。
1:35-39 在加利利各会堂传道
信息内容,见15节。
1:40-45 洁净长大麻疯的
40 「大麻疯」:见路17:12注。
44 麻疯病者痊愈後须有祭司验明,以及献上祭物,始能回复正常
生活(利14:2-32)。
「对 ...... 证据」:就是表明已获医治。
思想问题(第1章)
1 这里所提的「福音」是什麽?
施洗约翰和耶稣如何宣讲「福音」?
这「福音」与你有什麽关系?
2 施洗约翰对他自己与对耶稣的认识是怎样的?
你对自己和对神的认识又是怎样的?
3 约翰的洗礼和耶稣的洗礼有何异同?
你所接受的洗礼是属那一种?
洗礼本身可否成为你得救的确据?
4 耶稣的呼召如何临到门徒身上?(参1:16-20; 2:13-17)
若神的呼召临到你,你有什麽回应?
你愿意放弃大有前途的事业吗?你愿意失却优厚的薪酬吗?
倘遭家人反对,你是否宁愿不顾亲情而接受主的呼召?
主若呼召你往穷乡僻壤落後之地事奉,你肯吗?
5 耶稣在初期传道时每天的生活是怎样的?
思想你的基督徒生活又是怎样的?
你是否懂得好好地运用神所给你的每一天?
6 祷告生活和传道生活两者有何关系?
主给我们什麽榜样?
今天许多教会都很注重传福音工作,但肯付上祈祷的信徒却十分
缺乏。
教会应如何推动个人祷告以及整体祷告?
7 长大麻疯的人为什麽得洁净?
他被治愈後,为什麽耶稣吩咐他不要告诉人?
这事给你什麽教训?
马可福音 第二章 注释
2:1-12 耶稣治好瘫子
4 「拆了房顶」:巴勒斯坦的房顶多是平的,屋旁有梯级可上去
。这些屋顶是用瓦块或树枝和黏士混合盖成的,因此易於拆通。
5 「你的罪赦了」:见太9:2注。
10 「人子」一词,在新约中除徒7:56一次外,全是耶稣的自称,
这称呼於旧约已有出现(诗8:4中译为「世人」,诗80:17;
结2:1等);
当中但以理所描写的、经苦难进到荣耀的人子(7:13-14, 21-22
),似是耶稣取材的背景。
2:13-17 呼召利未
14 「利未」:亦即十二门徒之一的马太(见太9:9,串9)。
「坐在税关上」:迦百农附近设有税关,利未可能是在此替分
封王希律徵收关税及其他税项。
15 「税吏」:见路3:12注。
16 文士的不满,见路5:30注。
17 「康健」、「有病」:比喻人在神面前的属灵境况。
「召」:指呼召进神国,参路5:32「召罪人悔改」。
「义人」在此指自以为义的人。参罗3:10, 23。
2:18-22 论禁食问题
18 「约翰 ...... 禁食」:见太9:14注。
19-20 「禁食」是自我降卑和哀伤的表现。当耶稣和门徒在一起的时
候,他们应当欢喜快乐而不是禁食。但当耶稣离开他们(新郎
被带走」之时,禁食是合宜的表现。
(见太6:16-18; 9:14-18; 路5:35注)
21-22 假如把未经水洗的新布补在旧衣的破洞上,当洗濯时,新布做
的补钉会抽缩,使衣服益发破裂;倘若把仍在发酵的新酒放在
再无弹性的旧皮袋里,酒发酵时便会涨破皮袋。这比喻耶稣所
传活泼的天国信息,与犹太教陈旧的仪文主义难以相配,须有
新的形式表现。
2:23-28 论安息日招麦穗
24 见太12:1-8注。
25-26 见路6:3-4注。
按撒上21的记载,当时的大祭司是亚希米勒;亚比亚他为其儿
子(见撒上22:20),日後成为大祭司(代上18:16)。
27-28 神设立安息日是为了人的好处(见申5:14),而不是要使人受
缚:同样,赋有神权柄的人子能冲破时人妄加於安息日的藩
篱。
思想问题(第2章)
1 在迦百农、为什麽这麽多人拥挤著耶稣,他们有什麽目的?
你到主面前的目的又是什麽?
2 耶稣在医治瘫子一事上,为什麽特别指出「赦罪」的问题?
3 请给2:17的「义人」和「罪人」下一个定义。
你认为你是一个怎样的人?
你需要耶稣吗?为什麽?
4 当时的法利赛人对耶稣采取什麽态度?
他们为何对耶稣不满?
耶稣如何面对他们的挑战?
当有不信者攻击或反对你时,你从耶稣身上学习到什麽应采取的
态度和行动?
5 「禁食」对今天教会有何意义?
在什麽时候「禁食」才适合?
马可福音 第三章 注释
3:1-6 耶稣治好枯手之人
1 「枯乾」:指肌肉萎缩。
2 时人安息日治病的看法:见路13:14; 约5:16注。
4 「行善 ...... 害命」:见太12:11-12; 路6:9注。
6 「希律一党」:是亲罗马政府,支持希律安提帕政权的人士。
法利赛人本来憎恶他们,但为了除灭耶稣,甘愿与他们携手合
作。
3:7-12 在海边医治群众
7 「海边」:指加利利海旁。
8 「以士买」即以东,在犹太的南部,当时为罗马总督所统治。
「推罗、西顿」:见太15:21注。
12 「嘱咐 ...... 出来」:见可1:25注。
3:13-19 设立十二门徒
14 「十二」:是以色列支派的总数。(参附注:十二门徒)
耶稣设立十二门徒,表示 重建神的百姓──真以色列。
(参太19:28)
17 「半尼其」(雷子):十分配合他们刚烈的性格。
(参路9:49, 54)
18 「巴多罗买」、「达太」、「奋锐党」:见路6:15注。
19 「加略人」:见太10:3-4注。
3:20-30 被人多方诬捏
21 「癫狂」:即失了常性和自制。
22 「别西卜」:见太12:24注。
23-26 耶稣是靠鬼王赶鬼这说法,是自相矛盾的。
27 耶稣的能力远超撒但之上(见太12:28-29注)。
29 「亵渎圣灵」的罪,就是故意,持久且恶意地拒绝圣灵对耶稣
的神性和救赎能力所作的见证(另见太12:31-32注)。
3:31-35 耶稣的母亲和弟兄
「弟兄」:见可6:3。
思想问题(第3章)
1 十诫中第四诫吩咐以色列民恪守安息日,按2:23-28及3:1-5的记
载,耶稣是否破坏了这诫命?参可1:21; 路4:16。
法利赛人对第四诫的解释(见太12:1-8注; 约5:16注)与耶稣的看
法如何不同?
这反映他们有怎样不同的价值观呢?
2 神要人守安息日有何目的?参出31:13-17。
今日信徒守主日和昔日以色列民守安息日有何不同?
你如何使用每一个主日呢?
3 试从这三章分析法利赛人与文士反对仇视耶稣的各种原因。
今天非信徒反对和敌视基督徒的原因又是什麽?
我们抱什麽态度与他们相处?
4 污鬼为何见到耶稣便俯伏在 面前并称 为神的儿子?
为什麽耶稣不许污鬼将 的身分宣扬出来?
本段有否加增你对魔鬼认识,参雅2:19。
5 耶稣为什麽需要设立十二个门徒?
耶稣对这十二个门徒有什麽要求?
今日教会如何激励和帮助平信徒成为爱主的门徒?
你信主至今是否已成为一位主所满意的好门徒?
6 「亵渎圣灵」是什麽意思?
後果会怎样?
为什麽耶稣会说这话?(28-29)
7 耶稣的亲属为什麽以为 是癫狂了?
他们的出发点是爱耶稣抑有别的原因?
耶稣如何处理从家人来的反对压力?
这给你什麽教训?
3 根据31-35节一段,你认为耶稣是不是一位不顾亲情甚至不孝的
人?
为什麽?
你是否配称为神家中的一位成员 ── 遵行父神旨意的人?
马可福音 第四章 注释
4:1-9 撒种的比喻
1 「海边」、「上船坐下」:见3:7-9。
2 「比喻」:是当日犹太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导方法(见3:23)。
6 「没有根」、见太13:6-8注。
8 「三十倍 ...... 百倍」:见太13:6-8注。
4:10-12 用比喻的目的
10 见太13:11-15注。
11-12 「叫他们 ...... 赦免」:语出赛6:9-10。耶稣的比喻对无心追寻
神国真理的人(外人,参3:6, 21-22),有著掩蔽及审判的作
用(参太13:11-15注;本章21-25注)。
4:13-20 解明撒种的比喻
13 撒种比喻是明白神国比喻的基础。
14 「道」:神的话,尤指神的道理(参11; 太13:19)。
15-20 神的话能否发出功效,在乎人是否领受与持守。此外,耶稣所
带出的神国信息,虽遭人抗拒和背弃,但仍会被一些人接受,
最终荣耀地实现。
4:21-25 人要留心所听的
见路8:16-18注。
21 「斗」:一种量器。
24 「你们用 ...... 多给你们」:人用什麽态度去领受神国的信息,
就会从神那里得到相应的待遇。
4:26-29 种子长大的比喻
神的国有它本身的潜在活力、生长过程与最终结果。
4:30-32 芥菜种的比喻
神的国开始时虽微不足道(见太13:32注),但终必大大伸展,远超
人间的一切王国。天上飞鸟宿在荫下,可能象徵外邦人的加人。
(参串22)
4:33-34 耶稣用比喻讲道
「照他们 ...... 听的」:耶稣的比喻是就著听众的水平,取材自
他们熟悉的事物;人只要有心寻求真理(参10),便能明白。
4:35-41 平静风和海
39 「斥责风」:见路8:24注。
40 「没有信心」:见太8:26注。
41 「大大的惧怕」:旧约常描写神为宇宙之主,大有能力平静海
浪(诗65:7; 77:16),制止狂风(诗107:29-30; 箴30:4)。
如今耶稣的作为堪可比拟,难免使人惊骇。
思想问题(第4章)
1 这章所提到的比喻都是关於什麽的呢?
读毕本章,你对「神的国」有什麽进一步的认识?
2 在这几个比喻中都提到「听」。
「听」是人的一种反应;人的反应是否影响「神国」的事?
为什麽?
3 在「撒种的比喻」中有四类人,请思想你是属於那一类?
为什麽?
今日教会如何帮助人在真道上坚固长进?
4 「灯」的作用是发光和照明,同样,信徒在听道後不应把道理隐
藏,而是应将福音传扬出去。
你有否将福音真理的「灯」在众人面前高举起来?
5 我们应当如何保守自己爱慕真理的心?
如何继续追求神的话语?
6 种子长大的比喻和芥菜种的比喻说明神国的潜力和扩展。
今天福音已传到世界上大部分地方,神的国仍不断伸展。
面对这些事实,我们应以何种态度去作主工?
7 门徒在暴风中为什麽惧怕?
在你人生的遭遇中,有什麽事令你感到惊惧?
你通常如何解决?
你有否常将主放在你人生的船上,支取 的力量,得享 赐的平
安?
马可福音 第五章 注释
5:1-20 治好格拉森被鬼附的人
1 「格拉森」:大概即今日位於加利利海东岸,附近有斜坡下到
岸边名叫格尔沙之地。另见太8:28注。
9 「群」:见8:30注。
这里表示污鬼势力强大,甚至人的身分被污鬼所代替(参9,
人的回答由「我」转为「我们」)
11 犹太人是不吃猪肉的。
所以这大群猪大概是一些外邦人养的。
17 「众人 ...... 境界」:见路8:37注。
20 「低加波利」:见太4:25注。
5:21-43 睚鲁女儿和血漏女人得愈
22 「管会堂的人」:见路8:41注。
27-28 妇人这样做是不想公开露面,因为她在宗教礼仪上是不洁净的
(利15:25)。摸耶稣而得医治的其他事例,见可3:10; 6:56。
30-34 耶稣让妇人有机会说出寻医实情,以便当众赞扬她的信心并宣
告她得痊愈。
37, 40, 43耶稣的举动和吩咐,可能是为了女孩的好处,也可能为了避
免无知者误解 的能力和 在世的使命(参可1:25注, 34, 43-44)。
39 「睡著」:见路8:53-55注。
41 「大利大古米」:这句话是用当时犹太人通行的亚兰语讲的,
作者将它翻作希腊文(参3:17; 7:11, 34; 11:9; 14:36; 15:22, 34)。
参考:
耶稣行神迹的名声
思想问题(第5章)
1 被污鬼附著的人痛苦吗?
为什麽?
魔鬼在今天仍如狮子到处寻找可吞吃的人(彼前5:8);信徒如
何才可脱离魔鬼的引诱和控制?
2 耶稣为什麽准许污鬼进入猪群?
试比较一个人和二千头猪的价值。
主耶稣如何看一个人的灵魂呢?
3 众人为何请求耶稣离开他们的地方?
今天世人拒绝耶稣又是什麽原因?
4 被鬼附的人痊愈後,耶稣不许他随左右,却吩咐他回家去向家人
作见证;你蒙恩信主後,有否将神在你身上的作为告诉家人,并
将基督介绍给他们?
5 为什麽患血漏的女人摸到耶稣的衣裳便不药而愈,而其他拥挤著
耶稣的人却得不到什麽?
6 睚鲁的女儿死而复活,有赖睚鲁对主的信心和实际的行动
(22-23)。
你有否学效他的榜样为有需要的人迫切祈求?
马可福音 第六章 注释
6:1-6 拿撒勒人厌弃耶稣
1 「自己的家乡」:即拿撒勒(太1:23)。
3 耶稣的弟弟在 复活前不信 (约7:3-10),但之後有了改变(
徒1:14),且在早期教会担负重任。
(见徒15:13; 加1:19; 雅各书及犹大书简介)。
4 「大凡 ...... 尊敬的」:为当时流行的谚语。
参考:
耶稣的弟妹
6:7-13 耶稣差遣十二门徒
他们的使命包括传道(12)、赶鬼和治病(13)。
(参考:耶稣对十二门徒的嘱咐)
8-10 「口袋」、「不要 ...... 挂子」:见太10:10注。
除了脚穿鞋、手拿杖之外,门徒无需特别装备,只要依靠神藉
他人的供给(见10; 太10:10)。
11 处理不接待者的方法,见路10:10-12注。
思想问题(第6章上)
1 耶稣家乡的人起初对耶稣的教训甚觉希奇(2),但为什麽後来
反而厌弃 、逼迫 ?(3, 参路4:22-27)
为什麽耶稣不能在自己的家乡多行神迹异能?
2 耶稣吩咐门徒出去传福音时,除脚上穿鞋子,身上穿一件衣服,
手拿拐杖外,什麽也不带。
要门徒学习什麽功课?
3 耶稣差遣十二门徒这段经文,对今日教会传福音的原则、方法、
内容和结果有什麽可供借镜之处?
6:14-29 施洗约翰被害的始末
14 「希律王」:即希律安提帕。
15 「以利亚」:见约1:21注。
17 「他兄弟腓力」:不是统治以士利亚及特拉可尼的分封王腓力
(见路3:1),而是另一兄弟。
18 「不合理」:律法对此有明文禁止(利18:16)。
20 希律王不杀约翰的另一原因,见太14:5。
23 「随你 ...... 给你」:是昔日君王常用的语句(见串26)
6:30-44 耶稣给五千人吃饱
37 「二十两银子」:相当於工人六个多月的薪酬(见太20:2注)。
门徒的话表示他们无力去喂饱群众。
38 五饼二鱼的来源,见约6:9。
39 当时接近逾越节(阳历三、四月期间,见约6:4),故野地长
有青草。
43 「篮子」:见太14:20注。
6:45-52 耶稣在海上行走
45 「催门徒上船」、「等他 ...... 散开」:原因见约6:15。
「先渡 ...... 去」:可能相约在该处会合,然後再西往迦百农附
近(参路9:10注; 约6:17)。
48 「四更天」:约为凌晨三时至六时。
「要走过他们去」,可能是指:「要走往他们那里去」。
51-52 耶稣以五饼二鱼喂饱群众,已足以证明 有超自然的能力,但
门徒至此仍未能洞悉耶稣的权能与身分。
6:53-56 治好革尼撒勒的病人
53 「革尼撒勒」:见太14:34注。
56 「凡摸 ...... 好了」:这是因为他们对耶稣存著信心之故。
(参可5:34)
思想问题(第6章下)
1 施洗约翰作了什麽事使希罗底如此仇恨他?
希律王本来尊敬和保护施洗约翰,但最後为什麽要处死他?
从希律王的失败我可以学到什麽功课?
2 施洗约翰是基督的先锋,这段更记载他是一个怎样的人?
从他的一生你学习到什麽?
3 使徒奉耶稣差遣出去传道,回来後都齐集在主面前向 报告一切。
我们是否可以坦然无惧向主倾诉一切?
在传福音的事上你可向主交帐吗?
4 通常耶稣所行的神迹都是人有需要时求 行的,「给五千人吃饱
」却是耶稣主动行的神迹。为什麽 有此举?参34, 37, 38节。
门徒起初的反应是怎样的?参35-37节。
5 门徒出外传道归来,耶稣为何要他们与 到旷野去?(30-32)
耶稣行了五饼二鱼的神迹後,为何独自往山上祷告?
你的祷告生活是怎样的?
6 耶稣在海面行走和平静风浪的两段记载有何异同?
对门徒有什麽意义?
7 门徒见到耶稣行在海面上为什麽惧怕?
他对主的认识仍是怎样的?
倘若你是在场的一位门徒你会怎样?
为什麽?
马可福音 第七章 注释
7:1-23 仪文与内心污秽
1 这班人的底细,参太15:1注。
3-4 「古人的遗传」:指历来著名律教师对摩西律法的诠译和引伸
;这些都以口传方式保存下来,且为法利赛人所恪守。按摩西
律法的规定,祭司进圣所供职前必须洗手洗脚 (出30:19) 。
耶稣时代的法利赛人,根据口头传统,将旧约祭司的吩咐推广
至百姓生活的细节(如饭前洗手),以涤除礼仪上的污秽。
6-8 法利赛人墨守古人的教训,却无敬虔的内心,正符合先知的描
写(赛29:13)。
9-13 法利赛人为守古人遗传而废弃神诫命的实例。
10 摩西的话,见出20:12; 21:17等。
11 「各耳板」(供献):见太15:5注。
14-23 神所看为污秽的,不是某些食物,或某种进食的方法(见串11,
12),而是人心里的恶念。
7:24-30 叙利非尼基妇人的信心
24 「推罗」、「西顿」:见太11:22注;15:21注。
26 「希利尼人」:今译「希腊人」。
「叙利非尼基」:即隶属叙利亚省分的非尼基。
27 「狗」:指家中饲养的小犬。
「不好 ...... 狗吃」:犹太人常以狗只比喻外邦人,所以耶稣在
此可能是要试验妇人的信心,故意用谐谑的口吻来声明:首先
得著弥赛亚所赐的福气的,应该是神的儿女犹太人,而不是外
邦人(参太15:24; 罗1:16; 2:9-10)。
29 「因这句话」:见太15:28注。
7:31-37 耶稣治好耳聋舌结的人
31 「低加波利」:见太4:25注。
33 「领他 ...... 一边去」:这样做是要避免事情公开。
(36, 参1:25注)。
34 「叹息」:表明耶稣对病者的同情及对撒但权势的忿怒。
思想问题(第7章)
1 法利赛人谨守古人的遗传却遭耶稣的责备;他们犯了什麽错?
耶稣如何责备他们?
2 怎样的清洁才是神所喜悦的?
本章1-23节里耶稣说出礼上和心里的污秽。
你能找出这段经文对门徒的教训吗?
3 人的遗传与神的诫命有何不同?
你认为耶稣是不是一位反传统者?为什麽?
传统习惯是否一定不好?
可否举例说明?
4 今日的教会也有各种不同的礼节仪文,当中有否同样犯了法利赛
人的毛病?
教会应根据什麽原则来事呢?
你如何将这段经文应用在自己身上呢?
5 叙利非尼基妇人为何俯伏在耶稣面前?
她怎麽知道耶稣有治病的能力?
这证明耶稣的名声已传开到什麽地步?
6 耶稣为什麽对这个妇人说出伤人自尊心的话(27)?
妇人的反应又如何?
当你的信心被主考验时,你如何得胜?
7 耶稣为什麽不用往常行神迹的方法当众立刻治好耳
聋和舌结的人,反而用许多步骤才使神成就?
8 犹太人一向轻看外邦人,但耶稣却怜悯他们, 施恩给他们,证
明主的爱是普世性的。我们如何对待未信主的人呢?
马可福音 第八章 注释
8:1-10 耶稣给四千人吃饱
4 「野地」:见7:31。
8 「筐子」:是外邦人常采用的,以绳编成的容器,容量较6:43
的「篮子」为大。
9 「四千」:不计妇女和小孩在内(见太15:38)。
10 「大玛努他」:太15:39称这地「马加丹」,大概位於加利利
海的西岸。
8:11-13 求显神迹的试探
11 「神迹」:原文含有「记号」之意;
「试探」:也可译为「试验」。
法利赛人一向认为耶稣所行的神迹是仗赖魔鬼的力量(见可
3:22),这次他们要求耶稣给个证据,表明 确是从神而来
(参申18:18-22)。
12 「没有神迹给这世代看」:对於坚拒真理的人,更多的神迹也
无济於事(另参太16:2-4及注)。
8:14-21 饼和酵的议论
15 「法利赛人的酵」:见太16:12注。
「希律的酵」:可能指希律安提帕的险恶(路13:31)以及对神
迹的错误态度(路23:8)。
16-17 门徒的著眼点限於物质的层面,可见他们对耶稣的能力和身分
尚未有充分的了解和信心(参太16:8)
8:22-26 耶稣治好伯赛大的瞎子
22 「伯赛大」:见路9:10注。
23 「领他到村外」:以免这神迹张扬出去(见26及可1:25注)。
8:27-30 彼得认耶稣为基督
27 「该撒利亚腓立比」:在伯赛大以北约四十公里(廿五英里)
,位於以士利亚境内,是分封王腓力(见路3:1)的首都。
28 时人对耶稣身分的误解,见串20。
29 彼得的宣告耶稣的反应,参太16:16-19及注。
8:31-38 耶稣预言受难、复活和再临
31 「从此」:彼得在该撒利亚腓立比的认信,引进了一个新的阶
段;耶稣受难的使命自此愈来愈清晰。
「长老、祭司长和文士」:即犹太公会的成员(见太5:22注)。
33 耶稣责备彼得的话。见太16:23注。
34-37 见路9:23-24注。
38 当耶稣在荣耀里再临时,会按照各人对 的态度来施行审判。
思想问题(第8章)
1 「五饼二鱼给五千人吃饱」的神迹与本章所记「给四千人吃饱」
的神迹有何异同?对照可6:30-44。
这两次神迹的目的是什麽?
2 为什麽主耶稣拒绝法利赛人的要求,不肯从天上再显一个神迹给
他们看?
请思想耶稣每次行神迹的原因和意义。
神迹对顽梗不信的人有作用吗?
3 耶稣为何吩咐门徒要防备法利赛人的酵和希律的酵(太16:7
更有撒都该人的酵)?
门徒为什麽只想到「饼」?
为什麽他们已有不少与主同行的经历都仍不明白主所说的呢?
4 请省察一下你是否也曾落在门徒这种境况中?
我们如何才能听见和明白神的话语与旨意呢?
5 耶稣这次在伯赛大医治瞎子的最大特点是将医治过程分为两部分
,这使我们在信心的功课上,有何学习?
有人说瞎子的经历正是门徒逐渐认识主的最佳写照。你同意吗?
6 彼得代表其余门徒承认耶稣是基督,「基督」是什麽意思?
这表示门徒此时对主的认识是怎样?
他们与主的关系又是怎样的?
这有何重要性?
7 耶稣向门徒预言自己将要受苦,门徒是否明白主来到世上的目的?
他们对弥赛亚仍抱什麽冀望?
8 耶稣为什麽称呼彼得为撒但? 随著如何教导门徒?
这和31节的预言有何关系?
9 今日的信徒应如跟从主?
试反省你的生活,并写下你的立志。
马可福音 第九章 注释
9:1 耶稣的预言
「看见 ...... 临到」这预言应验於耶稣登山变像之时(下文2-13,
参彼後1:16-18),而耶稣的复、主後七十年耶路撒冷的被毁,
也可说是神彰显的事例。
9:2-13 耶稣登山改变形像
2 「彼得、雅各、约翰」与「高山」:见太17:1注。
4 「以利亚同摩西」、「说话」:见路9:30及注。
7 「云彩」:见太17:5注。
「这是 ...... 爱子」:语出诗2:7。
「你们要他」:暗示耶稣超越的身分(见太17:5注; 路9:35注)。
11 「文士 ...... 先来」:见约1:21注。
12-13 耶稣的先锋的施洗约翰 (参太17:13), 在传道与施洗的事上
固然为 预备道路(「复兴万事」),更在受苦遭凌辱这方面
开了先河。
9:14-29 治好污鬼附身的孩子
14 「文士 ...... 辩论」:可能是质疑门徒赶鬼的权柄。
28-29 门徒也许以为自己已经拥有赶鬼的能力(参6:7),可以随意
运用,却不知道仍要不断倚靠神,向 祈祷(29)。 若单靠
自己,就无异於只求神积而不信靠神的人。
(参19「不信的世代」)
9:30-32 耶稣第二次预言受难和复活
「离开 ...... 加利利」:参太17:1「高山」注。
「被交 ...... 手里」:大概指被卖、交到官府的事(参8:31)。
9:33-37 「谁最伟大」的讨论
34 这争论涉及将来(路9:46)门徒在天国里的名次(太18:1)。
35 在属灵的领域里,愿意降卑自己服事他人的,才是真正伟大的
领袖。
37 「像这小孩子的」:包括在属灵意义上谦卑如小孩的门徒。
(参太18:3-4及注)
「凡为 ...... 差我来的」:见太10:40-42注。
9:38-41 奉耶稣名行事的各种表现
39-40 反映耶稣宽大的胸襟,见路9:49-50注。
41 因耶稣的缘故而付出的、最微不足道的事奉,都会从神那里得
到奖赏。
9:42-50 罪的诱惑
42 「信我 ...... 小子」:参上文37, 38节。
「这人」:使人跌倒者。
43-48 引诱他人跌倒固然严重(42),但同样严重的,是自己在生活
习惯上所碰到的诱惑,必须严厉对付,参太5:29-30注; 18:6-9注。
44 「地狱」:原文译自希伯来文「欣嫩子谷」。此地在耶路撒冷
之西南。
古时为犹太人杀子拜邪教的地方(王下23:10);经约西亚王宗
教改革後,这便成为堆积垃圾之处,因其臭味薰天,充满虫子
与不熄的火,故被借喻为恶人死後永受惩罚之地。
49 祭物必须用盐腌(利2:13; 结43:24),同样信徒也必须痛付代
价(43-47),甚至经过如火般的试炼,以致纯净。
(彼前1:7; 4:12)。
50 日用的盐必须本质不变(见太5:13注), 才能发挥防腐和调味
的作用,同样信徒必须保持赤子之心(35-37, 43-47),彼此和
睦,然才能为神的国同作见证。
思想问题(第9章)
1 耶稣为什麽以及在什麽情况下让三个门徒看见 荣耀的形像?
你猜门徒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?
为什麽?
2 为何摩西和以利亚同时出现在门徒眼前?
试从摩西和以利亚的身分与使命,思想主耶稣与他们的关系。
3 耶稣接受水礼时,天上有声音见证耶稣是神的爱子。
这次也有从天上来的声音说:「这是我的爱子,你们要听他」,
这声音对门徒有什麽意义?参8节。
这声音对你又有什麽意义呢?
4 为什麽耶稣吩咐门徒不要将所目睹的告诉人?
耶稣在山上改变形像对三个
门徒日後有何影响?参彼後1:16-18。
5 从被哑吧鬼附著的孩子及旁人的表现看来,山下是一幅怎样的图
画?
留意孩子和他父亲受的苦。
6 孩子的父亲所具的是怎麽样的信心?
为何主仍医好他的孩子?
你今天对神的信心又是怎样的呢?
7 门徒本已有主所赐的权柄治病赶鬼,为何却赶不出这孩子身上的
鬼?
这给你什麽教导?
8 门徒为什麽要争论谁为大?
他们有那方面的软弱?
按主的观点,怎样的人才算位高分大?
9 今天的教会或许也有人为著权力、地位明争暗斗,从主的教训你
可学习到什麽?
10 耶稣为何以小孩子作实例教导门徒去服事主、服事人?
主要我们如何接待 ?
11 主认为须严惩罚那些绊倒人的人。
作为基督徒,我们今天应如何谨慎自己的见证?
我应如何搀扶有软弱的肢体?
12 根据43-48节这段经文,我们如何才不致被拒於神的国之外?
马可福音 第十章 注释
10:1-12 休妻的问题
1 「约但河外」:这里是指约但河东的比利亚境内。
2 「试探他」:犹太教师对申24:1 提到的休妻理由(「有什麽不
合理的事」),解释上不能一致。拉比煞买认为这只限於有关
淫乱的事;而拉比希列则将它解释为任何令丈夫烦扰的事。在
此耶稣不单要面对拉比学派之间的分歧,更要考虑指责他人离
婚可能招惹的杀身之祸(见6:17-29;施洗约翰的先例)。
(参考:主耶稣与休妻的讨论)
3-12 耶稣的答覆
见太19:4-9注。
11 凡休妻另娶就是辜负妻子这观念,是犹太人所没有的;耶稣在
此提高了妇女的地位,规定作丈夫的忠於婚约。
10:13-16 耶稣为小孩祝福
13 「摸他们」:即为他们按手祝祷。
14-15 见太18:3-4注。
思想问题(第10章上)
1 耶稣在这段如何说明神所建立的婚姻制度?
信徒的婚姻观和世人的婚姻观有何不同?
你站在那一方面?
2 离婚是否神所准许的?
为什麽?
你对基督徒的离婚有何看法?
3 门徒为什麽责备那些带著孩子来见耶稣的人?
门徒与耶稣的态度有何分别?
4 为什麽耶稣这样强调人必须像小孩子才能承受神的国?
10:17-31 财主寻求永生之道
17 「有一个人」:是个年轻的官(见太19:22及路18:18)。
「我当 ...... 永生」:见太19:16注。
18 耶稣的答覆可能暗示:如果 真的配称为「良善」的夫子,
就不是凡人,必定是有神性的一位,
另见太19:17注; 路18:19-22注。
21 见太19:18-22注; 路12:33-34注。
24 门徒希奇耶稣在23节所说的话,因为一般犹太人认为财富是神
恩宠的徵兆(参申28:1-12)。
25 「骆驼穿过针的眼」:是一种夸张的说法,藉此说明财主进神
国的困难。
28 彼得这话的含意,见太19:27。
31 「有许多 ...... 要在後」:这话可能有两个意思:
1 富有的在今世比贫穷的好像是居前,但在来世则不一定
(参25);
2 若门徒以为他们现今撇弃一切来跟随耶稣理应得奖赏,
因而自满,不继续向主委身,将来就会居後。
10:32-34 耶稣第三次预言受难和复活
(见路18:31-34注)。
10:35-45 雅各和约翰的要求
37 这两个门徒显然还不明白耶稣受苦的预言,以为这位弥赛亚快
得权势,所以要求耶稣掌权时赐他们最尊贵的地位(左边、右
边)。
38 旧约常用「杯」比喻神审判所带来的灾殃与苦难(参诗75:8;
赛51:17-23; 耶25:15-28等),这里的「杯」是指耶稣为罪人所
担负的刑罚(见45, 14:24; 约18:11)。
「受洗」的含意是指被灾难或危险所淹没,在此与「喝杯」同
义,均指耶稣被钉受死一事(参路12:50注)。
39 门徒在跟主的路上要受苦难。雅各和约翰日後分别为主殉道和
受逼迫(徒12:2; 启1:9)。
42-45 见太20:28注; 可9:35注。
10:46-52 治好瞎子巴底买
46 「出耶利哥」:见太20:29-34注。
47 「大卫的子孙」:见太1:1注。
思想问题(第10章下)
1 本章17-27节一段,对耶稣的心理、眼神描写入微。
试把这些细节找出来。
这如何加增你对主的认识?
2 试从平行经文(见串11)找出本章28-31的独特地方。
这对信徒的遭遇有何指示?
3 35-40节这段,参太20:20-24,并找出十个门徒恼怒雅各和约翰的
原因。
4 主耶稣到来服事人,为人舍命的榜样,对你有什麽影响?
5 耶稣问瞎子巴底买「要我为你作什麽」,这是否多此一举?
这对我们的祷告有何提示?
马可福音 第十一章 注释
11:1-11 耶稣光荣地进耶路撒冷
1 「伯法其」:位於橄榄山,在耶路撒冷以东约一点六公里(一
英里内)。
「伯大尼」:位於橄榄山东侧的村庄,离耶路撒冷约三公里(
二英里),是拉撒路的故乡。
2 「是从来没有人骑过的」:作神圣用途的动物必须没有人使用
过(参民19:2; 申21:3; 撒上6:7)。
3 「主要用它」:见路19:31注。
7 耶稣骑驴进圣城这件事,应验了亚9:9的预言(见太21:4-5注)。
8 用衣裳或砍下来的树枝铺在路上,均表示对显要的欢迎和致敬
(王下9:13)。
百姓这样做大概是因为他们曾目睹或听闻耶稣所行的伟大神迹
,欣然拥戴为弥赛亚(见路19:37-38; 约12:18)。
9-10 「和散那」:见太21:9注。
「奉主名 ...... 称颂的」:原是向朝圣者祝福的话语(诗118:26
下),群众在此既将这话与称颂弥赛亚国度的话并提,可见在
他们心目中,「奉主名来的」尤指要来的弥赛亚,也就是他们
现今尊崇(见8)的耶稣(另见太21:9; 路19:38)。
「要来 ...... 大卫之国」:指弥赛亚的国度。
11:12-14 咒诅无花果树
无花果树一年结果两次(六月、九月左右),通常未生叶子之先必有
一些果子结出。当时虽不是结果子的季节,但树叶浓茂,远远可见(
13),显出已有果子的迹象。可惜这树只是虚有其表,令人失望。另
见太21:18-22注。
11:15-19 洁净圣殿
15 「殿里作买卖」、
「兑换银钱」、
「卖鸽子」:见太21:12注; 约2:14注。
16 「拿 ...... 经过」:即把圣殿的院子当作通道,另见亚14:21。
17 「我的殿 ...... 的殿」:引自赛56:7。
「你们 ...... 贼窝了」:取材自耶7:11。
於耶稣时代,在圣殿的外邦院子举行的买卖,既多方面榨取朝
圣者的金钱,而且扼杀了外邦人敬拜耶和华神的机会,结果圣
殿不但不能成为「万国祷告的殿」,反变成罪恶充斥之处。
11:20-26 从无花果树得教训
无花果树枯萎的奇迹,表明出於信心的祷告能行大事。但是,不肯饶
恕别人的门徒,必不蒙天父饶恕,这种人的祷告必无果效。
11:27-33 耶稣权柄的来源
27 「长老」:与「祭司长」、「文士」,为构成公会的三种成员
。另见路7:3注。
28 「这些事」:指耶稣骑驴进圣城後的表现,尤指 洁净圣殿一
事。
30 「从天上来」:就是「从神而来」。另见太21:24-25注。
思想问题(第11章)
1 主耶稣一反以往的作风,公然以弥赛亚的身分,进入耶路撒冷。
(参11:1-11)。
这行动的背後,有重大的意义呢?
你在事奉主的时候,如何持守异象,按著神的时间及计划去完成
交付你的使命呢?
2 「只有叶子」的无花果树被主咒诅;这对「虚有其表」的信徒有
何警惕?
3 从主耶稣洁净圣殿一事,反省今日教会的纪律问题。
4 祷告蒙应允与信心,饶恕他人有何关系?(参太5:23-24)
5 主耶稣为什麽要用「反问」的方式,去回答祭司及文士的问题呢
?
他们顽固的态度会引致什麽後果呢?
6 你是否时刻铭记:「你所事奉的是一位有『天上权柄』的主」?
马可福音 第十二章 注释
12:1-12 凶恶园户的比喻
当日约但河上游流域和不少加利利高地均为外邦人所拥有,他们将田
地租与佃户耕种,收定量的农产物作租金。耶稣套用犹太人所熟悉的
葡萄园比喻 (赛5:1-7), 配合当时的环境,指出以色列历来的背信
和悖逆、对先知(仆人)和耶稣(爱子)的逼害,与终要遭受的审判。
10 「匠人 ...... 希奇」:引自诗118:22;
见太21:42注; 路20:17-18注。
12:13-17 纳税给该撒的问题
13 「希律党」:见可3:6注。
「要就 ...... 害他」:见路20:20。
14 「纳税给该撒」:见路20:22注。
15 「试探我」:对有强烈民族主义和优越感的犹太人而言,向罗
马政府纳税是件羞辱的事;耶稣若赞成纳税,便会引起群众不
满;但若反对,又会被认为是反政府分子,让希律党人得著把
柄,向罗马政府告发。
16 「像 ...... 号」:见路20:24注。
17 「该撒 ...... 给神」:见太22:21注。
12:18-27 复活的问题
18 「撒都该 ...... 的事」:见路20:37注。
19 「人若 ...... 立後」:出自申25:5。
23-27 撒都该人企图用个难题来否定复活,但耶稣指出他们的两点错
误:
1 神曾对摩西说过, 是已故列祖的神,换句话说, 与
他们仍保持密切关系(27),可见肉身的死亡并无结束
他们的生命(参路16:19-31, 23:43; 腓1:23), 而且在他
们生前保护指引他们的神绝不会半途而废,必定会用大
能使他们复活过来,得著永远的福乐(24)。
2 人复活後的生活方式将与人间大有分别(25)。
12:28-34 最大诫命的问题
28 犹太人心目中的诫命共有六百一十三条,难怪这位经学家发出
这个问题。
29-30 「以色 ...... 主你的神」:引自申6:4-5。
31 「要爱人如己」:引自利19:18。
12:35-37 大卫子孙的问题
35 「基督是大卫的子孙」:见太1:1注。
36 「主对 ...... 脚凳」:引自诗110:1。
「主」:指耶和华神。
「我主」指神膏立的君主,另见太22:45注。
12:38-40 耶稣谴责文士炫耀自我、
剥削、虚伪
38 「长衣」:绅士阶层的标志。
40 「侵吞 ...... 家产」:文士多来自贫穷家庭,而他们的工作是没
有薪酬的,生活主要靠人接济。犹太人喜欢款待他们,因为这
是敬虔的举动。
耶稣在这里是指责文士滥用权利,剥削寡妇的家财。
12:41-44 寡妇的奉献
41 「银库」:圣殿妇女院的墙上设有十多个收奉献的容器。
42 「小钱」:是当时最小的犹太铜币。
「大钱」:价值最低的罗马铜币。
思想问题(第12章)
1 「葡萄园」的比喻引起祭司及文士们强烈的反应(参12),甚至
要计划捉拿耶稣。
当我们的软弱藉著神话语的光照及弟兄姊妹的提醒被揭露时,我
们会作出什麽反应呢?
2 试从耶稣就纳税给该撒一事所说出的原则(参17),思想有关信
徒对社会的责任。
作为社会的一分子,你有尽公民的义务吗?
3 撒都该人所问有关复活的问题出了什麽错(参24)?
我们在这信仰上所面对的困扰,会不会是因为犯了同一毛病呢?
4 从耶稣的答覆,思想复活的意义。参林前15:37-38。
5 从27节看来,信徒终要复活的确据是什麽?
你深信「复活」的真理吗?
这信念对你现今的生活有何意义?
6 一位明白两大诫命的文士为什麽只是「离神国不远」?
怎样才能进入神的国呢?
7 耶稣指出文士们对「基督为大卫子孙」的意思认识得不完全。
这样做的目的何在?
教会应如何帮助信徒对真理有全面的认识呢?
8 根据耶稣的分析,文士和那穷寡妇的行为有何不同?
何为真正的敬虔呢?
9 你怎样做一个「把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」的基督徒呢?
(参罗12章)试列举实例。
马可福音 第十三章 注释
13:1-2 耶稣预言圣殿被毁
1 「这是 ...... 殿宇」:大希律开始兴建的圣殿(见约2:20注),
以庄丽见称,建筑用的石块长三公尺(十英尺)以上,另有巨
型金饰。
耶稣的话,见太24:1-2注。
13:3-13 将来的灾难和逼迫
4 「这些事」:根据太24:3,门徒还问及耶稣再来和世界末日的
预兆(参太24:3-41注),所以本章下文包括这方面的教导。
5-6 提防受假基督迷感。
7-8 不要因灾难而惊慌。
「末期」:指世界的末日。
「生产之难」(小字):见太24:6-8注。
9-11 门徒会惹上官非,但这是作见证的机会,福音必因此传到万民
,而圣灵必在诉讼时赐他们口才。
「在会堂 ...... 打」:会堂也是犹太人审讯和惩教的场所。
(见可1:21注)
「诸侯」:即首领,与「君王」一同泛指首脑人物(包括外邦
攻权在内)。
12-13 门徒会受家人和众人逼害,但要忍耐到底,以免失去属灵生命。
13:14-23 临到耶路撒冷的灾难
(见太24:15-28注)。
「那行 ...... 的地方」:取材自但9:27; 11:31; 12:11。
见太24:15注。
思想问题(第13章)
1 主耶稣曾预言那与犹太人多姿多采的宗教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圣殿
将会被拆毁,假如今天教会聚会的环境及形式要面临重大的改变
,这对信徒会有何影响?
教会应如何安排有弹性的聚会形式和内容?
2 教会应如何装备信徒去辨认真理,不受迷感呢?
3 基督徒应用什态度去面对世界上的天灾人祸?(参7-9)
你有没有一个基督徒的历史观、世界观?
4 思想作主门徒的代价,参9-13及路14:25-30。
你愿意靠主的力量付上这代价吗?
5 你相信这世界会有一个结束吗?
这信念对你每日的生活有何影响?
试举实例证明。
6 主多次提醒门徒要「谨慎」(参5, 9, 23),使他们能对将来有好
的准备。
教会能在这时代负起先知先觉的任务,装备各人面对将来吗?
7 你相信主的再来吗?
你现今的生活在那一方面与这信念不符呢?
试计划加以改进。
你如何预备迎接主的再临?
13:24-27 人子的降临
24 「在那些 ...... 以後」:表明世界的末日与耶稣的再临是继上文
(6-23)所说的灾难之後(参太24:3-41注; 8注)。
24下-25 「日头 ...... 震动」:见太24:29-31注。
26 引自但7:13。
13:28-31 无花果树的比方
29 「这些事」、
30 「这世代」:见太24:32-35注; 另参8:12, 38; 9:19(这世代)。
13:32-37 末日的不可预测
32 「那日子」、
「那时辰」、
「子也不知道」:见太24:36注。
33-37
信徒要警醒准备耶稣再临,犹如仆人勤奋工作等候家主归来。
35 「或晚上 ...... 或早晨」:即罗马人夜间的四更。
马可福音 第十四章 注释
14:1-2 杀害耶稣的阴谋
「除酵节」:见太26:17注。
「当节 ......生乱」:逾越节之前一两周,外处来的朝圣者纷纷
涌至耶路撒冷(见申16:16),群情兴奋,易受煽动。
(参约12:12-13, 18)
14:3-9 耶稣在伯大尼受膏
(参考:有罪女人以香膏抹主)
3 筵席日期、妇人身分,见太26:6-13注。
「哪哒香膏」:是从印度名叫哪哒的植物提炼出来的名贵香油。
古时最上乘的香油是用玉瓶盛载。
4 「有几个人」:尤其是加略人犹大(见约12:4)。
5 「三十多两银子」:原文为三百得拿利,约等於工人一年的薪
酬。
6-8 参太26:12注; 约12:7注。
14:10-11 犹大出卖耶稣
这事与上段的关系,见约12:4-6。
14:12-16 预备逾越节的晚餐
13 「两个门徒」:即彼得和约翰(见路22:8)。
「人」:见路22:10注。
14:17-26 逾越节的晚餐
17-21 耶稣预言犹大出卖
17 「晚上」:逾越节的晚餐是从晚上开始至深夜(平常犹太人吃
晚餐的时间是在黄昏),晚餐中各项目的意义和次序,见附加
资料及补论:「犹太人逾越节晚餐的程序」。
20 详情见约13:23-27及注。
「蘸手在盘子里」:见附加资料及补论:「犹太人逾越节晚餐
的程序」。
22-26 设立主餐(圣餐)
为饼和杯祝谢:见太26:26-30注; 路22:19-20注。
24 「立约的血」:见路22:19-20注。
25 「直到 ...... 日子」、
26 「唱了诗」:见太26:29, 30注。
14:27-31 预言彼得不认主
27 「我要 ...... 分散了」:引自亚13:7。预言的应验,见下文50。
30 「鸡叫」:见路22:34注。
思想问题(第14章上)
1 耶稣为什麽觉得那女人所作的是一件「美事」?
我们的事奉要怎样才能蒙神悦纳呢?
2 其他人对那女人的批评有没有根据呢?(参4-5)
耶稣是反对他们行善吗?
从这件事思想「爱神」及「爱人」这两大诫命二者之关系。
3 比较犹大的决定和那女人所作的事,这两件事的背後,表明他们
二人的价值观念有什麽不同之处?(参约12:4-6)
基督徒对事物的价值观,如何影响他们人生的抉择?
试检讨你的价值观念。
4 本章21节对神的预定和人的责任有何提示?
14:32-42 在客西马尼祷告
32 「客西马尼」:见太26:36注。
33-34 「惊恐 ...... 要死」:见约12:27-28注。
35 「那时候」:见约2:4注。
36 「阿爸」:是犹太小孩对父亲的亲昵称呼。
在祷告中对神采用这称谓,是耶稣首创的(参串29)。
「这杯」:见可10:38注。
「然而 ...... 你的意思」:见太26:39注。
38 「你们心灵」:原文单作「灵」、可能指神的灵。
(参诗51:12)
14:43-52 耶稣被捕
43 「许多人」:包括一队士兵和法利赛人的差役。
(见约18:3及注)
44 「亲嘴」:见太26:48注。
47 「有一个」:即西门彼得。
「大祭司的仆人」:名叫马勒古(见约18:10)。
这事的结果,见路22:51。
耶稣对彼得此举的评语,见太26:52-54。
51 教会传统上认为这人就是本福音书的作者约翰马可。
麻布外衣是富人的衣著。
思想问题(第14章中)
1 主耶稣设立圣餐的意义是什麽?参林前11:23-26。
我们守圣餐时须怎样行才不会忘记这圣礼的意义呢?
参林11:27-29。
2 监於彼得的经历,我们对可能面对的试探应采取什麽态度呢?
你相信彼得所许下的诺言(31)是出自真心吗?
他为作麽不成功呢?
3 留意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祷告的原因及态度。参32-36节。
主的榜样有否加增你对祷告的认识?参来5:7-9。
14:53-65 耶稣在公会受审
53 综合四卷福音的记载,耶稣受犹太当局盘问的过程可能分为几
部分:
1 被亚那问及门徒和教训内容(约18:12-14, 19-23);
2 在大祭司及公会面前被人作假见证诬告,询及弥赛亚身
分(太26:57-66; 可14:53-64);
3 天亮後被公会正式裁定死罪,解往巡抚彼拉多的官府。
(太27:1-2; 可15:1)
54 详情见约18:15-16。
58 「我要 ...... 所造的」:见约2:19-21注。
61 「当称颂者」:指神。
62 耶稣的回答,见太26:64注。
63 「撕开衣服」、
64 「僭妄」、「该死」:见太26:65注。
65 「吐唾沫」、动手打:表示厌恶、弃绝(申25:9; 赛50:6)。
「说预言」:即在蒙上眼睛时说出是被谁打(见路22:64)。
思想问题(第14章下)
1 门徒为什麽不能与主一同警醒呢?
试列出你祷告生活的障碍,并思想改善之法。
2 犹大以「亲嘴为记」,出卖耶稣;我们与人交往,曾否做出表里
不一致的行动,出卖别人呢?
3 祭司长和全公会要「找见证控告 ...... 却寻不著」。
从这方面入手,思想主耶稣的为人。参来4:15。
4 从主的被出卖,客西马尼的经历及门徒的背弃,思想与基督一同
受苦的意义。参腓3:10及西1:24。
5 从彼得与其他人的对话中找出他三次不认主的原因。
你有同样的遭遇吗?
我们怎能胜过软弱呢?
6 彼得与犹大同样对主不忠,试比较二人不忠的异同。
为什麽彼得日後还能被主使用而犹大的下场如此悲惨呢?
14:66-72 彼得三次不认主
66 「在下边院子里」从上文54节看来,彼得不认主的事与公会
对耶稣的审讯同时发生。
「大祭司的一个使女」:按约18:17的记载,这使女是看门的。
68 按拉比的律法,彼得的话相等於正式的否认。
「到了前院」:为要避免再遭人盘问。
69 这次,除了那使女之外,还有其他人认出彼得的身份。
(见太26:71; 路22:58)。
70 「你是加利利人」:加利利的犹太人操独特的口音。
(见太26:73)
72 「鸡叫了第二遍」:两次相距约一小时(参路22:59)。
「彼得想起」:路22:61更说当时耶稣转过身来看彼得。
「鸡叫两遍」:只有马可记载耶稣预言这细节。
马可福音 第十五章 注释
15:1-15 耶稣在彼拉多前受审、被判死刑
1 「一到早晨」:见太27:1注; 约18:28注。
「彼拉多」:路3:1注。
把耶稣移交彼拉多的原因,见约18:31-32注。
2-3 祭司长控诉耶稣的事项,见路23:2及注。
4-5 耶稣和彼拉多的对话,见约18:33-38; 19:9-11。
11 「挑唆众人」:百姓听从祭司长的摆布,大概因为耶稣已被宗
教领袖所定罪,不再符合他们心目中弥赛亚的形像;而巴拉巴
因作乱遭监禁,反似民族英雄的样子(参8)。
14 彼拉多始终信耶稣的无辜,见太27:24; 路23:4, 14-15, 22;
约18:38; 19:4, 6, 12。(参考附注:巡抚彼拉多任内的过失)
15 「鞭打」:见太27:26注。
15:16-20 兵丁戏弄耶稣
16 「衙门」:指彼拉多在耶路撒冷的临时官邸,参约19:13注。
「全营」:原指六百名兵士的队伍,在此泛指当时驻守衙门的
士兵。
17-19 兵丁对耶稣的凌辱,见太27:28-30注。
15:21-32 耶稣被钉十字架
21 「古利奈」:见路23:26注。
「亚力山大和鲁孚」:似乎是本书读者所熟识的人物。
(参罗16:13)。
「好背 ...... 十字架」:见太27:32注。
22 「各各他」的地点,见约19:17注。
23 「没药 ...... 的酒」:没药有麻醉作用,所制的酒可减轻痛楚。
(参箴31:6-7)。
24 「钉在十子架」:见太27:35注。
「拈阄 ...... 衣服」:见约19:23注。
25 「已初」:原文作第三小时,即早上九时。这只是粗略的说法
(参约19:14)。
26 「罪状」:见约19:19-22及注。
27-28 钉在左右的两强盗,见路23:39-43。
「他被 ...... 之中」(小字):出自赛53:12(参路22:37)。
29 「你这 ...... 起来的」:见可14:58注。
思想问题(第15章上)
1 试从彼拉多处理耶稣的方法去分析他的为人。
在我们处事待人时应如何提高警惕,才不致重蹈他的覆辙?
2 巴拉巴得自由而耶稣被判罪;类以这样的不公平事情仍会历史重
演。
信徒要怎样面对这现实呢?(参诗73篇)
3 耶稣钉十字架时, 周围的人(包括兵丁、古利奈人西门、祭司
、文士及与耶稣同钉的人)对 采取什麽态度呢?
我们的背景及主观意见又有否妨碍我们去接纳及了解事物的真相
呢?
15:33-41 耶稣之死
33 「午正到申初」:即从正午十二时至下午三时。
34 「以罗伊」:为亚兰语,意即「我的神」。
整句及听者的反应,见太27:46-47注。
36 「醋」:即当时平民和罗马兵丁用来提神解渴的酸酒。
另见约19:28-30及注。
37 「大声喊叫」:见约19:30及路23:46。
38 「殿里的幔子」:大概指圣殿之内将至圣所与圣所隔开的布幔
(出26:33; 来9:3)。
幔子裂开,表明旧约已被取缔,如今透过耶稣的死,世人得以
坦然进到神面前(参来10:20)。
39 见路23:47注。
40 「抹大拉的马利亚」:见路8:2注。
「撒罗米」:太27:56注。
参考:
十架七言
15:42-47 耶稣被安放在坟墓里
43 「亚利马太」:见太27:57注。
「议士」:即公会的一员。约瑟的立场,见路23:50-51; 约19:38。
依照犹太人的习俗,给死者妥当的殓葬是一件善事。
殓葬过程,见约19:39-40及注。
「磐石 ...... 墓里」:见太27:60注。
思想问题(第15章下)
1 小心重温主耶稣的被捕、被钉及死在十字架上的情景。
你能否从心里与百夫长所说的话发出共鸣呢?参39节。
2 为耶稣安葬的事奔波的是谁?
他们为主做这事要付出什麽代价?参43节。
你事奉主的心能经得起时间及环境的考验吗?
马可福音 第十六章 注释
16:1-8 耶稣复活
1 「买了 ...... 身体」:亚利马太的约瑟殓葬耶稣之时,安息日即
将开始(参约19:31, 42),可能在膏抹尸身方面(见约19:40)
过於匆促,未臻完善,以致这些妇女有此举动。
香料的作用在於辟除尸体腐化时发出的臭味。
2 「七日的第一日」:即星期日。
5 「少年人」:於原文,这字可指天使。
根据路24:4,当时还有另一位天使在场。
7 「告诉 ...... 彼得」:虽然彼得三次不认主,但耶稣没有撇弃他。
「正如 ...... 你们的」:见太26:32; 可14:28。
耶稣和门徒在加利利的会面,见太28:16-20; 约21:1-21。
8 「甚麽也不告诉人」:这只是她们短暂的表现,她们到底告诉
了十一使徒(见路24:9)。
「害怕」:在本卷福音中,当人接到神的启示,领悟耶稣超自
然的荣耀身分时,通常都恐惧失措。
(见可4:41; 5:15, 33; 6:50; 9:6)
16:9-20 耶稣的显现和升天
较可靠的一些古抄本於第8节终结,另一些抄本在第8节後有不同的短
结尾。
至於耶稣显现的次序和地点,见附录28页。
9-11 耶稣向抹大拉的马利亚显现
9 「曾赶 ...... 七个鬼」:见路8:2。
12-13 耶稣向两个门徒显现
详情见路24:13-35。
14-18 门徒奉差遣
14 「十一个 ...... 时候」:可能指多马不在场的那次(约20:19-25;
另见路24:33-49);如此,「十一」只是笼统的说法而已。
15 传福音给万民听的使命,亦记载於太28:16-20; 路24:47; 约20:21;
徒1:8。
16 「受洗」:信耶稣的外在表现,参罗6:3-5。
17-18 除了喝毒物而不受害这一项之外,其余的神迹均於早期教会出
现,并载於使徒行传之内(见串23, 24, 25, 26), 但却不是每
个信徒都能行的(见林前12:28-30)。
19-20 耶稣升天,门徒四出传福音
详情见徒1:9-11及整卷使徒行传。
思想问题(第16章)
1 从妇女们当日清晨的见闻,重温主耶稣复活的事迹。
为什麽这些妇女知道主复活後会显得害怕呢?
她们快可看见所爱的主,岂不应该高兴吗?
2 主耶稣首先向一部分门徒显现(参9, 12),其他人对於他们的见
证作出什麽反应呢(参11, 13)?
假如你是当时的门徒,你会盼望自己首先遇见主吗?
当别人所见证的是我们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时,我们应采取什麽态
度?
你能否尊重他人在主面前的领受,并为他的经历献上感谢呢?
3 主耶稣交托门徒去传的「福音」是什麽?
主所吩咐他们去做的与他们所传的有什麽关系呢?
4 你为什麽相信主已经复活呢?
这信息对你很重要吗?参林前15:14-19。
5 主的升天及坐在神的右边与你的信仰生活何关系?参来4:14-16。
6 主同在的经历及神迹奇事是与传福音息息相关。
请找机会阅读一些传道人的传记,让他们的经历成为你的鼓励,
再与弟兄姊妹分享你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经历。
7 马可所描述的耶稣有何独特之处?
这知识对你的信仰及生活有何帮助?
你如何把所学到的付诸行动呢?
0 评论:
发表评论